上海除蟲:值得警惕的伊蚊

近年來,我國公民與外界交流日益頻繁,既有商業來往也有旅游度假。大部分人在出境之前,都會對目的地的風俗習慣、天氣狀況等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。但是很少會有人去關注目的地當地的感染性疾病,以至于到達目的地后莫名其妙的出現發燒等癥狀而束手無策。
在國外流行的眾多疾病中,登革熱(Dengue Fever)是最常見且最令人感到畏懼的。
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廣泛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是一種危害較大的蟲媒病毒性疾病。其臨床表現以高熱、肌肉管關節疼痛、皮疹、出血傾向等為主要特征。不同的人體質不同,登革熱的種類也不同,癥狀也不太相同,青壯年的臨床表現通常較為明顯。而且一開始出現上述狀況,醫生很難判斷是否屬于登革熱,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確診并判斷是否需要住院治療。
伊蚊是蚊科類昆蟲,是伊蚊屬的通稱,它有很多種類,廣泛分布全世界。在中國,伊蚊中比較重要的有覆蚊亞屬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。已證明為登革熱媒介的蚊類包括:埃及伊蚊、白紋伊蚊、赫布里底伊蚊、波里尼西亞伊蚊、盾紋伊蚊和中斑伊蚊。除登革熱病毒外,伊蚊還會傳播寨卡病毒。
登革病毒有四種亞型,感染一種后產生的免疫對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持續1-4年,但對異型病毒卻無保護性。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,登革熱分為典型登革熱、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種,后兩者屬于重型登革熱。
登革出血熱以高熱、出血、血漿外滲為主要表現,休克及病死率較高,出現癥狀后的24-48小時內為治療關鍵階段,需要進行適當的醫護處理以避免并發癥和死亡風險。
登革休克綜合征患者伴有休克癥狀,在東南亞、西太平洋熱帶地區的大多數國家以及美洲的一部分國家較為流行。
一般來說,登革熱屬于自限型疾病,多數患者表現為典型登革熱,得到及時治療后,通常會狀態良好。僅少數患者會發展成重型登革熱。
登革熱沒有特效藥,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。
在熱帶地區,廁所潮濕的環境極易滋生攜帶登革病毒的伊蚊。當我們需要出境遠赴非洲、南美洲、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區,以及在蚊蟲繁殖季節前往我國的南方登革熱流行區時,最好適當準備一些防蚊滅蚊用品,如花露水、防蚊液以及蚊帳等,防止蚊蟲叮咬。在登革熱流行區居住和旅游,一定要注意衛生,尤其是廚房和廁所等易滋生蚊蟲的場所,在這些地方上廁所時,如果廁所有大量蚊蟲,最好立即更換廁所;同時我們也要遠離下水道、垃圾箱等藏污納垢的地方。
如果出現疑似登革熱癥狀時,應立即就醫,避免耽誤病情,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。
總而言之,當我們去國外旅游或者辦公時,一定要警惕伊蚊這種生物,做到防范于未然。

